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大脑控制情感的区域)

家宗游戏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大脑控制情感的区域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理智大脑和情感大脑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情感大脑理性大脑结构

提高生存概率,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出了更高级的功能:拥有情感,能产生

最近看这方面的书和文章比较多,稍微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们人类的大脑通常分为两种方式来进行思考:一种是快速的、粗造的,这部分通常称为情绪的大脑;另一部分是较慢的、精致的思考,这部分就是理性的大脑。

情绪的大脑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它就像是一个黑盒,我们无法推测它的的思考方法和逻辑。这部分大脑实在我们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工作方式进行着非常缓慢的变化。以至于到现在我们的一些潜意识中的东西都和几千年来的人们都很相似。这部分大脑主管与我们自身生存、繁衍等有直接关系兆简的事情。

理性的大脑就是我们所能感知、认识、理解、思考、推理问题的大脑工作方式。它是根据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学到的知识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它的思考方式是有章可循的,而且它的变化是非常快的(相对情绪大脑)。

我们所猛猜空做的任何决定都是理性的大脑和情绪的大脑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对于一件事情通常是情绪的大脑先做出反应,然后将该反应反馈给理性的大脑。若理性的大脑认可该反应则会做出对应的决定。但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情绪大脑是要比理性大脑要强大许多。更加有趣的是我们情绪大脑所做出的一些反应,我们的理性大脑都会找一些证据来支撑它。这样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是有据可循的。其实事实远非如此。这只是我们的理性大脑无法说服情绪大脑的决定而做出的一种利己选择。也就是说,既然我无法阻止“你”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找出一些证据来支撑这个决定,从而使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愚蠢和错误。同样的过程也表现在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上来。我们的情绪大脑会先(因为它比较枝瞎快)对这个事物贴上一个标签,然后我们的理性大脑就会搜寻各种可能的因素来反驳该事物,那怕只找到一个反驳的证据我们的理性大脑就可能会做出和情绪大脑相同的反应。

我们的大脑中有三个关键人物,本能脑,情绪脑,理智

“三位一体的大脑”(triune brain)假说是Paul MacLe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此理论根据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类大脑分成“爬行动物脑”(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动物脑”(paleomammalian brain)和“新哺乳动物脑”(neomammalian brain)三大部分。

“爬行动物脑”是最先出现的脑结构,这第亩余一阶段大脑的演化,发生在2.5亿年前,我们称其为“旧脑”、“爬虫脑”或“鳄鱼脑” 。爬虫返晌脑演化是为了生存,其控制生命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喂食和繁殖等功能。 这一层大脑,它们没有情绪,没有理智,只有 5 种应激反应,都可以用 F 开头的单词描述:

“古哺乳动物脑”,即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又被称为“哺乳脑”、“情绪脑”、“间脑”,人体的哺乳脑,和所有哺乳类的大脑,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包含感觉和情绪,拥有玩乐的欲望,也是母性的来源。 这一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包括最基本的恐惧、兴奋等等,这样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各种外部刺激的高级综合反应,感受到危险要产生恐惧,以便迅速逃离; 见到猎物要足够兴奋,以便身体各个部分协调起来足够有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的宠物(比如猫猫狗狗)虽然没有理性,但有情绪,它们也会开心,也会难过,也会兴奋,也会害怕……

“新哺乳动物脑”又称新皮层(Neocortex)、“新脑”、“理性脑”、“皮质脑”,人类大脑中,新皮迅世滚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左右脑。

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额叶前端,它是我们大脑中的“总司令”,不但控制着我们一系列的高级认知功能,还能抑制一些低级中枢(比如,“爬行动物脑”)的活动,防止我们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 不夸张地讲,一切的人类文明,都建立在前脑额叶之上或者之中。

三个“脑”通过神经纤维与其他两者相连,但 各自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 其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性、时空感与记忆。不幸的是,这三个部分的之间,彼此沟通的不太好。每个部分都有其自己的价值与目的。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驱动指向,从而就会使我们内部产生混乱,常表现为“潜意识”与“显意识”、“情绪化”与“理性化”、“本能”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冲突。当你遇到危险,或者被人家追杀,一旦你的“爬行脑”激发你“应急逃跑”的行为,而你却想让自己冷静下来,用理性大脑来思考几乎不可能!又如旧脑会不理会新脑的控制系统,小题大作,任凭闷在潜意识内数十年的情绪恣意爆发……

三个大脑的能量供给有优先次序。 我们的脑细胞活跃是需要大量能量的,比如氧分,比如血糖……我们的心脏位置决定了大脑所需要的能量,最先输送到最内层的大脑,即,爬虫脑,然后才能到哺乳大脑,最后才能抵达皮质大脑,即,前脑额叶区域……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内两层的脑细胞最先活跃起来,用掉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最外层处理理性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只能“暂时休眠”…...

三个大脑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用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衡量他们。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包括现在),人们常常把理智与情绪、直觉错误地对立起来 ,搞得好像:理智最高级,我们只需要理智就够了;情绪一点儿用都没有,有也只能是害处;直觉都是错的(尽管不得不承认少数人直觉非常厉害)……这其实非常荒谬,就拿控制情感的边缘系统来说,虽然生理上位于新皮层之下,但在很多时候能够干扰甚至阻止新皮层控制的高级认知功能的实现。


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系列新的神经解剖学技术兴起之后,"Triune brain "假说这一假设便不再受到大多数比较神经科学家的支持。因为,新的发现改进了MacLean假说所依据的的很多传统解剖学思想。例如,基底神经节(“爬行动物脑”内的结构之一)在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前脑中所占的比率比之前预期的要小得多,并且也存在于比爬行类还要低等的鱼类和两栖类脑中。

从现在的角度看, “三个大脑”假说是比较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过度简单化的模型, 虽然从纯科学的角度上说,它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但它仍然是离真相最接近的几个近似之一: “新皮层”控制着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等等;“边缘脑”关系着社交、互惠和育儿等从早期哺乳动物就开始具备的行为;“爬行动物脑”则与保护领土、仪式化和其他类似的爬行动物行为相关。


因为旧脑是最原始的器官,直到现在,爬行动物们的大脑都还是这种形态。爬行脑的责任就是让人活下去,所以对危险的事儿就特别敏感。当一场演讲或者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充满了不确定性,爬行脑就会特别警惕,但是慢慢的爬行脑发现没什么危险发生,就会放松警惕,注意力自然也就没那么集中了。

很多人在做演示的时候都会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前面各种铺垫,最后才把他想表达意思说出来。 知道了爬行脑理论,我们就知道,这种演示方法肯定是不对的,开头就应该把最重要的事说出来,因为开头人们的注意力最集中。 所以说,一个好的开场白在演示当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此外,演示过程中我们也要记住人的爬行脑,也就是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演 示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信息视觉化。

恋爱中,男生的行为表现触动了女生的哪部分大脑,就决定了他与女生以后发展的趋势。如果你一味送礼物,请吃饭等一系类的“好男人”行为刺激的只是女生的理性脑,所以不易成功。女生往往会被一个故事情节或一首特殊的音乐所打动,被深深吸引,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刺激到了女生的情绪脑。当你取笑、玩弄她,同时偶尔对她很好,这样就会形成强烈的情绪波动。这时你就可以看到她强烈的情绪变化,因为这些都是刺激是女生的情绪脑……越说越浮想联翩,越觉得不甚科学,男生们就此打住,最多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女生们不要感情用事,放我一马!



三个脑的信息处理理论完全可借鉴到文案与沟通策略上。 在写文案时,需要同时考虑新脑的理性思考、间脑的情感处理、旧脑的决策反应。这三个部分刚好构成了文案的一种基本构造框架:理性沟通一情感沟通一刺激快速做出决策 。如销售家用汽车的文案,在理性沟通上会给出很多具体的参数来说明这种汽车的性能好,从发动机、轮胎材质、车内空间等全方位进行说明;而在情感的沟通上,除了会给每款车取一个打动人的感性名字,如“天籁"“甲壳虫",更会去展现用户购买汽车后带着自己的家人、孩子去体验更多的事情,用一家人开心使用车的场景,来刺激用户的情感;而直接刺激购买行为则很有可能是现在汽车正在做限时活动,不购买的用户很可能会面临损失。一般具有销售力的文案都会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点。但是不论如何设计,文案首先要有一个吸引人关注的好开头。

我们的祖先历经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爬行类、哺乳类、灵长类等阶段才演化成为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祖先们不断的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这促进了我们大脑的进化。大脑是进化的产物,背负着许多历史的包袱。

理性与感性、潜意识与显意识等冲突的背后都有着底层的生理基础,并不神秘。

知道这些大脑的理论和知识,并不能变得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它最起码可以帮助你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理解真实的世界,因为真实不一定意味着美好,也可能是是残酷。但对于某些人来说,揭开真实世界的神秘面纱,这正是乐趣之所在。

东华君 《人类有三个大脑? ——有趣的Triune Brain假说》

李笑来 《 执行力差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秋叶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

小马宋 《小马宋:三个方法打造知识体系》